敏感數據管理不足
隨著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持續推進,電力企業內部各部門以及跨組織、跨區域之間的電力數據傳輸與共享場景日漸普遍,需要通過對數據進行脫敏實現“用、護”結合。但是,部分電力企業仍存在采用腳本或人工脫敏的情況,脫敏規則也不統一,從而導致脫敏效率低下,以及脫敏后數據質量差、數據間關聯關系被破壞等一系列問題。
風險行為監控不足
電力企業規模龐大、系統繁雜、人員眾多,日常工作中發生越權訪問、下載或篡改數據等違規操作行為難以及時發現和定位,往往對內部數據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調查造成困擾;此外,根據國內風險評價機構調研情況顯示,逾兩成的電力企業數據庫處于直接暴露在互聯網中的風險狀態,且大多使用的版本十分陳舊,很多在新版本中已經得到修復的安全漏洞依然存在,甚至可能成為外部黑客入侵內網的跳板。
數據庫運維管控不足
電力企業的網絡復雜、業務特殊、數據庫眾多,在運維專區中,通常是使用堡壘機來對運維人員進行管理,但這種管理方式在數據安全防護上存在一定問題:運維人員不按操作規范或既定方案進行數據庫運維操作、非法導出敏感數據、數據庫操作行為沒有細粒度的審計記錄等。